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大学教学
大学教学

略谈毕业论文生就业市场的博弈分析

时间:2017-12-29 14:16:24   作者:小刁   来源:www.jiaoyulw.com   阅读:611   评论:0
内容摘要:一、前语   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由于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而取得诺贝尔奖,激起不少学者进一步重视信息经济学的兴趣,可是由于许多人不太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内在,而视其为不可捉摸的理论,其实信息经济学原理非...
一、前语

  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由于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而取得诺贝尔奖,激起不少学者进一步重视信息经济学的兴趣,可是由于许多人不太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内在,而视其为不可捉摸的理论,其实信息经济学原理非常简单,只需我们肯做有心人,长于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就业就会发现信息经济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笔者地点的高校,许多就业和现象,比如招生、教育、评职称、就业等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就业都能够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论文。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宽广且发育较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为了投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获取充分信息的需要,一般要拟定各种目标、规章并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来减少和消除互相的信息不对称。本文用博弈论(game theory)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博弈分析。博弈论是研究决议方案主体的行为产生直接相互效果时分的决议方案以及这种决议方案的均衡问题,当一个主体,比方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决议方案问题和均衡问题,这儿的主体可所以一个人或许一个企业,也可所以一个组织或许集体,如本文涉及到的高校毕业生、接纳单位。

  依据博弈论中局中人的概念,即博弈过程中能够独立决议方案、独立承当职责的个人或许组织,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博弈中,有两个局中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

  二、高校毕业生及其就业市场的特征

  高校毕业生尽管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产品,但它也具有产品的一般特点。

  (1)普遍具有知识而且素质差异较大。高校毕业生从参与高考。填写自愿选择校园、专业。阅历或专科、或本科、或专科一本科、或专科一本科~研究生、或本科研究生等阶段的体系教育,完成校园规则的学业到毕业辩论,在这个知识成本原始积累的杂乱过程中,毕业生身处不同的校园、不同的城市文化氛围中,会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育效果,即便在同一所校园、同一个专业,接受相同教育过程的两个孪生仔,也会出现不同的教育成果,重点大学和名牌专业的毕业生要较一般院校和一般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博士生要较硕士生、硕士生要较本科生、本科生要较大专生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比方在思维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认识、眼界、体能等方面均有较高目标,本文并不排除那些虽未经较高层次教育依然具有真知灼见的毕业生)。影响毕业生层次的因素许多,包含毕业生自身的素质、高校的教育水平、专业选择、市场需要、用人单位的人才观等等。如果再加上毕业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情、谈吐、外观等其他一些非质量因素,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良莠不齐。

  (2)高校毕业生质量判定难以混为一谈,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接受实践的检测,一般的毕业生和优异的毕业生,一般人很难辨认出来,更何况市场需要出现多样性。单从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和面试来判别。也需要不同用人单位按照不同的需要,组织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精确地鉴别出某个毕业生的质量、拟给予的岗位和待遇,要观察毕业生的来历、校园、专业、课程成果、判定、实践阅历、品德、专长等等方面,要充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心理、情绪,还要和同类其他毕业生进行比较并分出好坏,还要组织考试和辩论乃至提早进入岗位实习一段时间,要承当“坏人在一守时期内会做功德扮演好人人物”的危险。这无疑在劳动力成本上加大了对毕业生做出正确判其他难度。

  (3)判别用人单位的质量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难度较大。高校毕业生长时间处于象牙塔,相对来说比较关闭,在学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和精神用在学业上,与外界企事业单位的接触有限,即便是身处信息时代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也较少自发地参与社会实践,一些实践机会多由导师或师兄师姐举荐,再加上长时间方案经济体制的影响,毕业生大多还处于被迫等候分配的局势,尽管国家在高校扩招后不断推出就业新目标、社会不断推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高校近年来也纷繁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但这些资源往往只要毕业生和家长特别重视,关于那些还没有把就业列入议事日程的在校生来说许多状况下仅仅昙花一现,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现在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报导,往往更多地烘托就业的难度。并没有对学生择业进行正确引导,也没有非常有效地供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信息,流于外表,缺少分析,毕业生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状况并不非常清楚,对招聘单位的资质、信誉、待遇、市场潜力、专业需要程度等信息缺少了解,往往单凭用人单位的地域、规划、名誉、是否外资等进行选择。择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忽视专业的对口以及社会的实在需要,不免形成就业市场的人才糟蹋和社会需要的供应缺乏。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博弈

  由于有了上述3个外生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天生地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就存在以下3种博弈。

  1.毕业生之间的博弈

  在市场完全竞赛的状况下。德才兼备、质量好的毕业生为了显现自己的实力,会主意设法把全部能够传递自己是优异毕业生信号的信息,比方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专业成果、实践阅历、获奖证明等收集整理并出现给用人单位,以证明自己优于其他毕业生,而品学一般、质量差的毕业生也会活跃准备,并以下降待遇规范等方式获取用人单位的注意,单个毕业生乃至以制作假文凭、假证书等拙劣手段骗得用人单位的信赖,在市场需要一定的状况下,质量好、质量差的毕业生打开一场无形的博弈。博弈的成果往往是质量好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赛力。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喜爱。用人单位期望将他们吸纳门下,加盟组织建设,他们优先选择质量高的接纳单位;而质量差的毕业生不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看好,在遇到萧瑟的状况下,他们大多为了赶快有个安身之处常常被迫与接纳单位签订协议,质量好的毕业生属于精英阶级,在人才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因而身价较高,大都从事白领就业;而质量差的毕业生很多随处可见,与接纳单位的协议成交价格较低,一般组织从事一些底层具体就业,即充任蓝领阶级。

  2.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

  用人单位也因有好赖之分而不断打开博弈,那些具有地域优势、待遇丰盛、名誉杰出、个人开展前景看好的单位,比方处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跨国公司、外资企业,他们会有认识地在市场上向毕业生展现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质的内部管理流程和自由宽松的个人开展空间等因素,以打败竞赛对手而吸引更多优异人才,它们往往有更多的机会优先选择到重点大学名牌专业的优异毕业生;而运营状况不佳、效益较低、地处遥远山区的中小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在博弈中往往只能接纳到质量较差的毕业生。

  3.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

  毕业生(局中人B)是否情愿选择到用人单位(局中人D)服务,用人单位是否愿意接纳毕业生,这是毕业生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针对两边利益得失的选择和博弈问题,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由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事前并不完全得知两边的切当利益需要,这又是一个不完全信息的问题。在动态博弈中,局中人的举动有先有后,后举动者通过观察先举动者的行为来取得有关先举动者的信息,然后批改有关自己对先举动者的判别。此刻的博弈很简单,局中人D既不知道局中人B的实在类型,也不知道B所属类型的概率散布。他仅仅对这一概率散布有自己的片面判别,即有自己的信仰。博弈开端后。D将根据他所观察到的B的行为来批改自己的信仰,并依据这种不断改变的信仰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对应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是精粹贝叶斯均衡,这个概念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粹纳什均衡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贝叶斯均衡的结合,这一分析办法中所用的贝叶斯规律是概率计算中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对有关概率散布的片面判别进行批改的规范方法,用贝叶斯的分析思路量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如下:

  毕业生要求加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知毕业生质量高仍是质量低,但用人单位知道如果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当用人单位采纳举动集C=(c)时,毕业生反应为调集E=(e)的概率为2O%;如果毕业生是低质量类型,当用人单位采纳举动集C时,毕业生反应为调集E=(e)的概率为100%。这些举动集是现实日子中的确存在的。概率是一种片面判别。

  用人单位依据现有的全部信息以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的概率是7O%,因而用人单位估量自己采纳举动集C时,毕业生采纳E的概率为

  0.7x0.2十(1-0.7)xl=0.44

  0.44是用人单位给定毕业生所属类型的先验概率下,毕业生可能采纳E的概率。

  当毕业生的确进行E时,运用贝叶斯规律,依据毕业生采纳E的这一行为,用人单位以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概率变为

  0.7(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先验概率)x0.2(高质量类型毕业生采纳E的概率)/0.44=0.32

    这一新的概率,用人单位估量自己采纳C时毕业生采纳E的概率为

  0.32x0.2+(1-0.32)×1=0.744

  如果用人单位再一次采纳C,毕业生又采纳了E,则用人单位以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概率变为

  0.32×0.2/0.744=0,086

  这样,用人单位一次一次采纳E,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判别逐渐产生改变,越来越倾向于毕业生是低质量类型,毕业生就这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把自己暂时托付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的博弈中看清了毕业生的质量好坏(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的博弈与此相同)。

  四、结束语

  从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参与人的行为具有传递信息的效果,假设这种行为没有成本,薤都能够效仿,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则用可提供的就业、生活、福利、训练待遇等向毕业生传递有关用人单位条件和实力的信息。由于接受教育、参与实践、供应待遇是有成本的,强实力的用人单位通过供应诱人的待遇证明了自己的高实力。

标签:毕业 论文 生就 就业 市场 
投稿流程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工作时间:8:30-23:00)

期刊版面咨询

审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