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高中教学
高中教学

浅谈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六位一体”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

时间:2018-02-06 08:54:46   作者:小刁   来源:www.jiaoyulw.com   阅读:514   评论:0
内容摘要:根据教育部计算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悉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展开规划大纲(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展开重...

根据教育部计算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悉数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展开规划大纲(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展开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展开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责任”,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展开中的重要位置得到了肯定,可是现在从整个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正在进入由规划扩张向内在展开方法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有必要知道到有许多问题有待处理。特别是现在对民办高校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知道缺少、措施不力,仍是沿用原有挂靠高校的办学方式、教育大纲及人才培养计划,没有良好民办高校的特征,更缺少创新培养方式[2,3],许多公办高校探究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育系统,如李子军等提出的构建研究型人才学“四主线二层次”实践教育系统;倪师军等提出的“根据三大渠道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分层次的实践教育系统;杨志对等提出的构建从“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育系统;李保云等构建了植物出产类“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育系统,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究较少,我们以园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验课、教育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六位一体”的实践教育方式,对专业实践教育内容、方法方法和保障系统的规划与施行等方面进行了有利的探究,提高了使用技术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范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展开,具有较完好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系统、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备园艺等方向范畴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行、工业开发、运营管理及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使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重视“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使用型人才培养,首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娴熟的基本技术、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力的高素质园艺使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首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承受园艺植物出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练习,把握园艺植物出产、技术开发和推行、园艺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术和从事相关专业范畴工作的习惯能力。毕业生应到达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了解农业出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出产相关的方针和法规;把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把握园艺场规划规划、园艺植物培养、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把握科技文献检索、材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出产和科学技术的展开趋势,具有较强的查询研究与决议计划、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娴熟把握一门外语,能顺畅阅览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把握科学练习身体的基本技术,到达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练习合格规范,具有健全的心思和健康的体魄。

  4.骨干学科与中心课程:骨干学科为园艺学,中心课程有蔬菜培养学泛论、蔬菜培养学各论、果树培养学泛论、果树培养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备园艺学、果蔬储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份额:课程结构及学分份额见表1。实践教育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份额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育系统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育系统

  园艺专业实践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把握园艺作物的品种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备培养、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拟定等出产全过程,了解商场营销方面的开始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教育,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育系统(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育系统由课程实践系统、综合实训系统和毕业实践系统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践使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展开,逐渐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出产实践使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育系统。

  (二)课程实践系统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使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计算及田间实验规划、园艺植物培养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储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备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首要是进行分析测验、以验证理论,把握实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合作专业课,处理理论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渐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实习包含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育实习,在第2―5学期履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时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观赏查询,如进行病虫害情况查询、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品种辨认、物候期查询和教育标本制造。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出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含果树、蔬菜、设备园艺的出产与运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术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效交融,组成园艺作物出产基本技术的主体。

  (三)出产实践系统的特点

  出产实践系统包含实训课和实践课(包含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出产时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出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出产情况进行查询,观赏科研、出产基地,展开园艺产品商场查询和分析,较系统地把握出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首要是使用假日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出产实践展开社会查询和科技咨询,使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辅导出产,回答园艺出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展开和对专业技术的需要。

  (四)毕业实践系统的特点

  包含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践相结合,分类展开科学研究、出产实践查询总结、专题查询和演示推行。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实验研究,去出产基地从事实地出产和科技推行使用,了解园艺作物出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转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练习,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练习,另一部分进入出产管理环节,实施“模仿承揽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田、上肥和植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责任,承揽到人、到组,甩手让学生参加出产、管理和运营决议计划。按农业工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首要内容,统筹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系统之间互相联接,互相和谐;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展开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育系统。

  三、实践教育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知道阶段):首要采纳直观的教育方法安排教育,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品种辨认、基本耕耘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品种、生长发育过程、出产用具、园艺设备和园艺植物的出产过程。

  第二层次(培养基本技术阶段):在2―3年级选用教师演示和学生重复练习某些项目(如蔬菜的育苗、果树的嫁接与修剪等)相结合的方法安排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对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如果树整形修剪、蔬菜育苗、日光温室等设备的规划与建造、花期调控、果树上肥技术、花卉的插花艺术等给予演示教育,然后让学生重复练习,做到既有演示又重练习。

  第三层次(技术娴熟提高阶段):本阶段在学生学完专业首要骨干课程后的3―4年级进行,重点放在系统、接连地从事首要出产时节不同类型园艺作物的全程管理和理论知识、技术的综合运用上,即展开综合技术。经过种实验田、建标本园等方式安排教育,让学生自主管理,结合教师辅导独立完成出产任务。

  在民办高校的转型期,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育系统,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使学生靠近出产实践,更具有真实感;第三,更使学生得到全面练习,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


标签:浅谈 民办 高校 校园 园艺 
投稿流程 - 网站地图 - sitemap

(工作时间:8:30-23:00)

期刊版面咨询

审稿咨询